本文转自公众号投中网
1月30日晚,证监会、上交所接连发布文件,科创板终于落地。 与此前市场的预期一致,科创板实现了诸多重大突破:5套上市标准,淡化利润指标;投资者门槛50万元,需要24个月投资经验;市场化定价,突破23倍市盈率限制;注册制,20日审核的光速上市周期。
这一系列政策表明,科创板必然会对中国的一二级市场的生态结构形成深远的影响。
盈利不重要
科创板给出了五套财务指标,总体来看门槛并不低,尤其对营收的要求较高,相当部分的科技型创业公司恐怕不容易达到。一位科技企业创始人即向投中网坦言,门槛还是“有点高了”。不过,与此同时科创板淡化了对利润的要求,亏损企业亦可以上市,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五套财务指标如下:
(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三)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五)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强调“科技创新”
此前市场上流传“首批72家企业”等各类科创板名单,现在看来都不靠谱。
科创板明确提出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科创板除了上市委之外,还设置了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在上市审核中,交易所可以就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向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提出咨询。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判断发行人是否具备科技创新属性。
允许同股不同权
科创板允许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公司上市,这对多数科技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不过科创板对此也设置了一系列条件限制,上市门槛也与普通公司不同。
1、市值要求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
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
2、资格要求
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应当为对上市公司发展或业务增长等作出重大贡献,并且在公司上市前及上市后持续担任公司董事的人员或者该等人员实际控制的持股主体。
PE机构:对投硬科技的机构是巨大的鼓舞
鼎兴量子创始合伙人金宇航向投中网解读了科创板,他认为科创板给了硬科技企业迫切需要的上市出口,是一剂“巨大的强心针”:
首先,科创板是一个国家战略,我们要推战略新兴产业要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是必须要有的支撑。
第二,科创板带给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创业企业团队巨大的强心针。硬科技,比如芯片,是最苦的事情,没有资金的推动肯定不行。但是中国原有的上市机制审核制标准很高,真正科技型创新企业上不了。互联网企业可以去海外,但是硬科技类创业企业去不了,有的企业还涉及信息安全,不能去海外上市,不能接受美元基金的投资,没有出口。这些企业需要钱,需要资本支持,但没有机会给他们。
第三,对坚持投硬科技的机构而言是巨大的鼓舞。过去中国的头部投资机构大部分都是靠投互联网产业起家的,现在互联网市场已经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资本+实体+积累,在一个新的赛道上给了新机构超车的机会。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表示,科创板实施意见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期。除了注册制、同股不同权、股权激励、退市制度等,实施意见还有两大亮点:一是提出建立科创板持续监管的国际比较优势,体现了对标国际资本市场的监管导向;二是给予创投机构减持退出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安排,由交易所根据市场实践,对特定股东及创投等相关主体减持的方式、数量及比例予以细化。具体来说,对于PE、VC等创投基金减持首发前的股份,在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除按照现行减持规定实施减持外,还可以采取非公开转让方式实施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