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计算机应用文摘,作者李基果
导读:自从音箱被加上“智能”二字之后,诸多厂商都卯足了劲往这个“风口”里钻。但苹果HomePod的减产,以及那不够智能的语音助手,甚至是连“音箱”这个基本功能都不够完善的智能音箱,却让很多人似乎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没有发展逻辑,智能音箱市场的第一软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智能音箱成为了各大厂商的宠儿—小米丢出了小米AI音箱;京东拿出了叮咚音箱;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则是靠着自己的渠道优势,让天猫精灵迅速进入了人们视野;一门心思钻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百度推出了小度在家;腾讯也不甘落后,发布了听听音箱;甚至喜马拉雅这种看起来体量远没有BAT庞大的企业,都推出了小雅。但直到现在,智能音箱领域还没有出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巨头们纷纷进入智能音箱市场,但智能音箱背后所需要的技术储备,它们都有了吗?我们知道,无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苹果,在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之前,都累积了很多年的语音助手开发经验。但即便是苹果,在有了Siri的经验后,它的HomePod的销量也只能说是不温不火,甚至在最近还流出了减产的传言。而再来看看国内的智能音箱制造企业,除了极个别的几家之外,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关的经验,从而闹出现了很多“智能音箱不够智能”的笑话。
如果仅仅是为了实现问天气或了解赛事信息这样的功能,那么这些智能音箱也许是够用的,但当用户想要更深入地使用一些的功能时,可能就会闹出各种乌龙来。巨头们往往是为了不错过风口,先推出一个产品来抢占市场。赶工出来的商品想要引领潮流,难度自然不低。
用户买智能音箱究竟是为了做什么?
可能是因为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所以巨头们对于智能音箱的主要设计理念也有所不同。比如说腾讯听听主要是宣传自己可移动使用,并且能连接《微信》,可以说是围绕着社交这块做文章。天猫精灵和小度在家的主要功能就是搜索和信息识别。叮咚音箱则是主打了语音交互与语音购物等功能,而小米音箱作为小米杂货铺的一员,自然是为了做智能家居的连接器。
似乎每个品牌的智能音箱都做到了差异化,但它们有些没搞清楚:这些功能,真的是一个智能音箱必备功能吗?比如说使用《微信》、搜索信息与购物等,明显是使用手机更方便精准,而小米音箱的思路虽然看起来靠谱,但想要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就需要用户购入大量的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其中有些设备甚至是要在用户装修时,就要考虑到并安装好的。一年有多少用户会装修房子?其中又有多少人会在此过程中考虑使用小米的全套设备?可以说,小米音箱只能靠信仰充值粉来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了。
从这几个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主打功能我们就能看出,目前这些智能音箱只能在某种极端环境下(比如手机不小心掉进了马桶),帮助用户完成某些需求。更多的时候,智能音箱只能是一个噱头或者一件玩具,想要频繁地进入用户的生活场景,还是很难的。
版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争夺点?
除了技术壁垒以及设计理念的不足之外,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还需要面对内容壁垒。因为智能音箱虽然被冠上了“智能”二字,但其本质还是一个“音箱”。如果连本职工作都不做好,何谈智能?而且,智能音箱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播放器,它还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去提供对应的内容。而这也意味着,智能音箱的制造商或者用户需要为这些内容支付对应的版权费。
在这一点上,手下有QQ音乐的腾讯,有虾米音乐的阿里巴巴似乎问题都不大,而百度与京东这样的“大佬”也“烧得起钱”,可小米这种体量虽然大,但是利润却比较薄的企业,问题就大了。也许小米面临的不仅仅是“买不起版权”,更有可能是“买不到版权”——在这一点上,它的优势甚至不如拥有音频平台的喜马拉雅。
虽然目前版权上的问题在智能音箱市场中还没那么突出,但若是这个市场能够发展起来,那么下半场的战斗将很有可能集中在内容上。到时候像小米这样的企业,该如何自处呢?此外,有的“大佬”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会愿意在智能音箱上投入太多——以叮咚音箱为例,虽然它支持歌单导入,但很多音乐却并不能正常播放。而且,最让人无奈的是,叮咚音箱的蓝牙功能只提供了输出功能,并没有输入功能。也就是说,你甭想通过手机蓝牙连接叮咚音箱来播放音乐。连最基本的蓝牙音箱的功能都做不好,这种“智能音箱”又有什么看头?
虽然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很多智能音箱厂商为了做大市场,都纷纷寻找各种借口打折出售产品,想要靠价格战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但这也就暴露出了一个问题:这些智能音箱都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用一系列的黑科技或者真正的卖点去吸引用户。从这一点来看,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还处于一个野蛮且难以良性发展的尴尬期中。想要在这个市场中出现爆款,也许制造商们需要的不是在原有产品上进行一次次改良,而是来一次彻底的改革。(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文摘, 作者李基果,文中观点为作者观点。)
该贴被huang.wang编辑于2018-7-3 14: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