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OpenStack大争论:改变数据中心 VS 中看不中用?_OpenStack, 云计算等杂项讨论区_Weblogic技术|Tuxedo技术|中间件技术|Oracle论坛|JAVA论坛|Linux/Unix技术|hadoop论坛_联动北方技术论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中心 | 经验交流 | 公司荣誉 | 成功案例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联动北方-国内领先的云技术服务提供商
»  游客             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自由讨论区 »  OpenStack, 云计算等杂项讨论区 »
总帖数
1
每页帖数
101/1页1
返回列表
0
发起投票  发起投票 发新帖子
查看: 3015 | 回复: 0   主题: [转帖]OpenStack大争论:改变数据中心 VS 中看不中用?        上一篇   下一篇 
zlasdf
注册用户
等级:新兵
经验:72
发帖:70
精华:0
注册:2011-10-17
状态:离线
发送短消息息给zlasdf 加好友    发送短消息息给zlasdf 发消息
发表于: IP:您无权察看 2015-8-7 9:16:05 | [全部帖] [楼主帖] 楼主

    三个多月前,这则消息震动了整个OpenStack社区:Nebula关门大吉,要知道Nebula可是市面上最重要的IT技术之一:OpenStack在早期阶段最炙手可热的厂商。

    Nebula的消失立马引起了一场更大范围的争论。与任何一种年轻的新兴技术一样,OpenStack的支持者和批评者竞相解释(或辩解)这起事件,该事件可以解释为预示着更重大的问题。

    说到Nebula到底哪里出了岔子,大家众说纷纭。不过大多数专家(无论是厂商、合作伙伴、开发人员还是分析师)似乎倾向于这三种解释当中的一种:

    1. Nebula独特的商业模式有问题,仅此而已。

    2. 各大软件开发商扎堆进入这个开源项目,威胁到了独立开发商和专业初创企业的生存。

    3. OpenStack的组织架构和技术存在系统性缺陷,阻碍了企业大范围采用。

    就在业内人士争辩这些假定之际,2010年在OSCON开源大会上推出的这个云构建架构在整个行业迅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451 Research公司最近的市场调研显示,无论是OpenStack托管服务的销售还是许可产品的销售,预计今年增幅有望达到约70%。

    惠普、IBM、红帽和VMware等一些软件巨头在过去几年间深度介入了这个项目,同时也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发行格局及私有云市场。

    尽管一些纯粹主义者仍在叹息这些开发商的介入,但是那些大牌厂商认可OpenStack社区及这种渠道表明,OpenStack这种开源解决方案会狠杀专有云开发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威风。

    面对这股革命浪潮,许多解决方案提供商搭上了OpenStack这项技术的顺风车,加入了支持特定开发商的队伍。

    第一种说法:Nebula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很少有人反对这种说法。

    Nebula是炙手可热的OpenStack初创企业中的第一家。这家公司一开始就从几家知名投资公司那里筹到了近4000万美元的风投。它的OpenStack出身无可挑剔,公司掌舵人是美国宇航局前任首席技术官Chris Kemp。而Nebula承诺的又是大家想要的东西:以一种更容易的方式来安装和管理复杂的云操作系统。

    但是这家公司坚持凭借专门设备将OpenStack引入到企业数据中心;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注定要失败。

    提供OpenStack托管私有云的Blue Box Group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esse Proudman认为,Nebula遇到了并非整个OpenStack社区特有的几个重大挑战。

    Proudman告诉媒体:“作为OpenStack的首批初创企业之一,可能也是早期阶段最重要的代码贡献者之一,围绕OpenStack的开源社区和市场需求呈现繁荣之势时,Nebula居功至伟。”

    Proundman表示,这种成功有损于这家初创企业的专门设备具有的“有围墙花园的价值主张”。

    Nebula还选择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不但在OpenStack方面要有特殊专长,在定制硬件设计和供应链方面也要有特殊专长――Proudman表示,这种责任对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太过艰巨了。

    这个观点得到了Boris Renski的认同,他是市场份额和项目贡献度都是最高的专业OpenStack开发商Mirantis的首席营销官。

    Renski称赞Nebula的贡献时说到:“Nebula为OpenStack作出了大量的贡献。只可惜走了好多弯路,真是不幸。”

    他表示,Nebula失败的原因对OpenStack的生存并没有影响,对Mirantis也没有影响。

    Renski表示,相反,Nebula的商业模式未能抓住提高OpenStack采用率的两个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灵活性和可插入性大做文章。其设备架构没有注意到这两个目标。

    Renski说:“如果你看一下OpenStack提供的功能,不见得它比VMware更好,或者与CloudStack大不一样。而在于它是一种可插入、灵活的模式,数百个驱动程序是由诸多开发商开发的。所以,如果你有异构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OpenStack覆盖在上面;或者如果你有一个全新的数据中心,仍可以控制购买的设备。”

    Renski表示,光靠开源代码无法兑现那些可赢利的好处。潜在用户将Nebula的设备视作实际上与自己的基础设施相竞争的产品。

    Renski特别指出,市场趋于成熟、行业出现洗牌时,一些先驱企业遭遇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他表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内部存在什么系统性问题。

北京联动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种说法:软件巨头进入后,细分市场玩家就无法生存。

    Nebula在两个竞争对手先后被期望在云市场大有作为的软件巨头收购后没多久就关门大吉了。

    去年9月,思科收购了Metacloud。EMC随即在10月收购了Cloudscaling。由于三家早期的OpenStack初创企业现已相继出局,一些人于是质疑:在一个日渐被业务多样化的大牌厂商统治的市场,它们的同行还能不能生存下去。如果不能,专业厂商是否需要开始寻找安全港呢?

    另一家早期的OpenStack初创企业Piston Cloud的首席执行官Jim Morrisroe告诉媒体,小公司不能忽视世界上一些最大的软件公司引发的巨变,后者拥有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本身还有庞大的渠道和客户群。

    Morrisroe说:“如果你看一下OpenStack在四年前的样子,当时像我们还有Mirantis和Nebula这样的行业先驱刚创人,目的是有一个许多公司可以用来构建现代应用程序的云平台,有现代的工作负载和用例。”

    他说:“而如今总体上来说变得不一样了,许多大牌传统IT厂商在过去两年加入了这个社区。”

    他表示,OpenStack项目的重心已发生了转变,变成让现有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高运营效率,而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并不适合云。这种新情况对这些先驱厂商确实提出了挑战,它们必须拿出一系列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种局面。

    Morrisroe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面对本社区里面的这股潮流,原本关注云原生的人在逆流而行。”

    Piston Cloud就采取了这种做法,其最新版本增添了与OpenStack无关的新工具,用来将工作负载部署到裸机上或部署到Linux容器中。Morrisroe表示,有了这个新版本,Piston Cloud不再是一家OpenStack专业厂商了。

    他告诉媒体,而拥有专门OpenStack设备的Nebula却没有认识到社区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服务器及系统软件专家Al Gillen表示,他认为,长远来看,细分市场玩家单单销售OpenStack,日子会很难过,因为这项技术早已成为红帽和VMware等大牌厂商开发的更庞大解决方案的其中一项功能。

    Gillen问道:“该技术被整合到一套更庞大、更全面的软件解决方案中后,如果你提供的仅仅是整个架构堆栈的一部分,又怎么比得过人家?”

    第三种说法:OpenStack存在根本性缺陷。

    OpenStack的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一方面归功于精明的营销手段,当时这款云操作系统与CloudStack和Eucalyptus等其他开源解决方案竞相成为下一大热门技术。

    Rackspace是第一家采用并帮助开发OpenStack的主机托管服务商,最初接过了推广推销这根接力棒。由于OpenStack与美国宇航局的关系,这个项目的支持者成功地将其软件炒作成除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和VMware之外最具前景的替代产品。

    IDC公司的Gillen认为,这造就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市场。

    Gillen说:“自问世那一刻起,OpenStack引发的激动和赢得的支持比几乎任何技术都要大。在短短一两年内,它从默默无闻,变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再变成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此后,我们就一直处于这种几乎切实可行的状态。”

    Gillen表示,想获得技术能力的这最后一步,面临的障碍在于,OpenStack实际上不是一个项目,而是结合多个项目――涵盖十多个项目,而这些项目各自的成熟度大不一样。

    他说:“有些项目为迎接黄金时期作好了比其他项目更充分的准备。但如果一个项目准备就绪,另一个还没有,就有可能会出现冲突。”

    OpenStack基金会试图通过每六个月就发布全面成熟的版本,迫使所有合作者进入兼容状态,来解决这个问题。Gillen表示,但是“如果一切进展得太快,就很难接受你在长期内实际上能支持并使用的相对稳定的配置。”

    那样一来,对致力于将OpenStack作为旗舰产品的厂商来说,日子就难过了。许多企业购买软件时,通常需要软件用上三五年,才能看到投资回报。Gillen表示,OpenStack的升级实在太快了,不可能按这种步伐来使用。

    Pivotal公司的高级技术主管Andrew Shafer表示,OpenStack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更深层。

    作为一名早期的OpenStack工程师,Shafer担任过Cloudscaling的工程副总裁,这家OpenStack初创企业后来被EMC收购。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该项目的管理体系以及它所开发的技术。他指出,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过早了,而且天生就不稳定,只有在最理想的场景下才能高效运行。

    Shafer认为,试图建立一个包罗广泛的社区损害了技术的质量。

    他说:“根本就缺乏管理。没人保障项目质量,也没人保障用户体验。”

    有人分析认为,Nebula提供的产品不是市场真正想要的,Shafer赞同这种观点。他还认为,Nebula等公司面临巨大的挑战。

    他说:“想让大企业将全部的IT未来押在你一家初创企业上,完全太难了。”

    不过最终,“OpenStack这种产品的内在质量决定了很难以此开办公司,因为基础不牢固,”Shafer如是说。

    据Shafer认为,OpenStack的技术在开发过程中过早地注重营销和造势,结果质量受到了损耗。

    企图跨大型基础设施(成千上万个服务器节点)时遇到根本上就很困难的分布式状态,而这些问题从未得到过全面的解决。而且现在没人再在这方面下功夫去解决。

    Shafer表示,至于已成为一些最大贡献者的软件巨头,它们的目的主要是想让OpenStack能与自己的其他产品相兼容而已,“这跟其实开发和稳定核心产品不是一回事。”

    他表示,企业管理自己的OpenStack驱动的基础设施并非不可能,但是它们需要努力克服陡峭的学习曲线。

    Shafer说:“OpenStack可以做到正常运行。但你必须不断地倾注心血,永远不能掉头不顾。它永远需要你全力关注。”

    结束语

    期望与大有前途的技术结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习惯于听到产品方面大不一样的观点;考虑到专家们出于不同的利益、站在不同的立场,这见惯不怪了。

    至于OpenStack是将完全彻底改变数据中心的强大开放平台,还是中看不中用,那要看你是在问谁了。

    大家达成共识的观点是,OpenStack是个麻烦事――这个独特而复杂的软件正在迅速进化中,需要出色的工具和大量的人才才能搭建并管理。

    Blue Box公司的Proundman认为,OpenStack市场在趋向成熟,到时客户想要一家可靠的企业级厂商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度监管的发行版,那样他们根本没必要直接跟平台打交道。

    Proudman说:“那才是成熟和成长的好兆头,2015年前景光明。”

    但是即便这番预测是正确的,历来是行业生命力所在的专业厂商仍需要清除不少障碍。

    IDC公司的Gillen问道:“更大的挑战是,再过多久,这项技术才会成为主流,开始被划入其周边的技术?”

    软件公司想在这个新兴市场求得生存(市场可能还有几年才会成气候),它们就要把自己想成是在开发自上而下的云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开发OpenStack。不然,它们无法与掌控复杂产品组合,并将OpenStack整合到软件架构多层上的厂商展开竞争。

    Gillen说:“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需要搭建整个平台,作为服务环境。而眼下还没有出现这一幕。”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OpenStack初创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而其他初创企业像Nebula那样不可避免地退出行业,这项技术本身会变得更先进、更稳定和更友好?还是说缺陷反而变得更刺眼呢?

    Shafer说:“人人都想增添价值,让自己的产品实现差异化。但是核心功能却有点被忽略了。”

--转自 北京联动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赞(0)    操作        顶端 
总帖数
1
每页帖数
101/1页1
返回列表
发新帖子
请输入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技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