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堆内存参数配置
在生产环境中,通常建议mx=ms。
具体的堆内存大小可根据业务系统需求与系统资源酌情调整。
2、运行模式
生产模式下可以减少系统管理开销。
3、管理员信息安全
使用boot.properties 文件来存储管理员的密文信息。
4、线程配置
自适应满足大部分场景,可根据实际并发情况,修改启动参数进行人为干预。
5、消息服务配置
可根据需要配置高可用性。
6、数据源配置
max=min>=并发线程数
可根据实际业务端对数据库访问的并发需求和数据库端的资源状况酌情调整。
生产环境下,为确保数据库连接的可用性,通常可开启连接测试功能。
不恰当修改连接测试功能相关联的参数(如:连接测试间隔等),会影响到系统整体性能,可根据业务系统需求与系统资源酌情调整。
对于配置RAC的数据库,建议使用多数据源方式,由WLS实现故障��移机制。
7、集群配置
多播地址
集群配置中要求为同一网段内的不同集群设置唯一的多播地址(IP + PORT)。
集群地址
集群地址应为集群中所有被管服务器监听地址的列表。
8、WTC配置
域连接通信双方中至少有一方连接策略设置为on_startup,确保连接可用性。
9、监听地址
明确设置监听地址,提高可管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性能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