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架构:
第一层:java代码,是访问 JNDI 的代码;
第二层:JNDI API:统一的命名和目录服务接口
第三层:JNDI Naming Manager: JNDI 管理器
第四层:JNDI SPI:用于构建JNDI实现的框架,能够动态的插入命名和目录服务提供商的产品;
第五层:命名和目录服务提供商的产品;
命名和目录服务提供商的产品例如:DNS,LDAP,NIS,NDS……;因为这些产品都是不同的提供商提供的产品,所以他们的命名和目录服务的标准不一致,
各个目录服务采用的访问协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是直接访问他们的话,就要编写不同的java代码来访问他们:因此,JNDI SPI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
能动态的插入这些命名和目录服务,能够将其协议专属的目录产品集成到系统中,使得我们能只需要调用一个统一的javaAPI就能够访问插入的产品了;
2.原理:
JNDI其实很好理解,他就是一个树状的结构,它的最顶是一个initialContext节点,然后它的下面就是绑定的一些对象或是一些subContext ,
用JNDI树就能够查找到树中每一个绑定上的节点上的对象的引用;
3.怎样连接到 JNDI 上?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 new Environment() ;//创建一个环境对象
environment.setProviderurl(“t3://www.blogjava.net”) ;
environment.setSecurityPrincipal(“landingbj”) ;//认证的用户名
environment.setSecurityCredentials(“landingbj”) ;//密码
Context context = environment.getInitialContext() ;
//创建一个subContext并绑定一个对象:
Context subContext = context.createSubcontext(“subContext”) ;
subContext.rebind(“newObject”,object) ;//绑定的对象必须是可序列化的
subContext.close() ;
context.close() ;
4.如何通过JNDI查找bind的对象?
Object object = context.lookup(“User”) ;
//把user转化到原型
User user = (User)javax.rmi.PortableRemoteObject.narrow(object, User.class) ;
context.close() ;